荒漠甘泉
原作∕Mrs. Charles E. Cowman
「這又醜陋、又乾瘦的七隻母牛,吃盡了那又美好、又肥壯的七隻母牛……這細弱的穗子,吞了那七個又肥大又飽滿的穗子。」(聖經創世記四十一章 4、7 節)
法老的夢也給我們一個警告:我們一生最得意的幾年、最寶貴的經歷、最可誇的得勝、最有效的事奉,常會被後來的軟弱、失敗、跌倒、灰心、冷淡、退縮……等等吞吃去。
許多成大事業的偉人,往往如此結果。想起了也覺得可怕。雖然這是的確的事實,但並非是必須有,而不可避免的。
戈登(S. D. Gordon)說,要避免這種悲劇,只有一個穩妥的方法,就是時時與神有新鮮的接觸。昨天最光榮的勝利,在今天並不發生什麼功效,最多只能作一種得更深更豐盛經歷的參考罷了。
只有與神發生新鮮的接觸 ── 住在基督裡 ── 能使我們 生命中的瘦牛和細穗跑掉。── 譯自晨更信息(Messages for the Morning Watch)
轉引自http://www.fhl.net/stream/4/0430.htm
puresimple8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「我要把表現得最好的方面放在一邊
而努力去做我最笨拙的部份
敞開自己去接受付出愛所帶來的挫折與失望
並敢於相信在付出愛上面失敗
總好過在驕傲裡成功。」
這是從我的記事本上印的話...
我很喜歡
puresimple8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☆必須脫離感覺的生活
我們好多年來都有一個感覺,就是覺得我們一同事奉的人,好多還不能分別什麼叫作情感的生活,什麼叫作信心的生活。這兩者的講究,在話語上我們可能會說,可是在經歷中真能分辨的人實在不多。大家多半還是活在感覺的生活裡面,難得有人真是憑著信心來生活。好多人在這裡事奉的時間也算相當長了,但能脫離感覺得並不太多,能在信心生活裡的更是稀少。
我們所以這樣斷定,是根據兩面的情景:一面,有少數的弟兄姐妹,光景很活潑,很新鮮,常見證主怎樣與他同在,禱告讀經怎樣碰著主自己,怎樣覺得主的甜美。另一面,還有比較多數的一些弟兄姐妹,在他們身上這種甜美的經歷已經過去了,現在既不覺得主的同在,也不感覺主的甜美,不但沒有新鮮活潑,還覺得非常沉悶受壓,甚至想退去不再事奉了。這兩面的光景,表面看來,好像前面一種好一點,後面一種比較差。但請記得,這兩面都是證明一件事,這兩面的人都是落在感覺的生活裡頭,他們在屬靈的路程上還是憑著情感而走,他們和主之間的關係還是建立在情感的上面。
凡有屬靈經歷的人都承認說,每一個追求主的人這樣一段情感的生活,或說感覺的生活,都相當的長,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在短時期中從這裡面出來。並且當這樣的生活受到試煉的時候,差不多都糊塗了。我們從戴德生弟兄的傳記理能讀出來,連他也遭遇過這種試煉,有好長的一段時間,讀經不行了,禱告也不行了,和主交通也不行了,裡頭好像也不覺得主可愛了。當他遭遇這種試煉的時候,他也非常徬徨,不懂得為什麼會這樣。你去讀那些屬靈人的傳記,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過,都是到了一個時候,受到試煉,就沉下去了,苦悶了,不新鮮了。有的人在這個經歷中,還不只一次,乃是多次的,起來了又下去,再起來再下去,過著所謂波浪式的生活。這樣起落的次數和天然人的質地也相當有關係,屬情感的人這種起落就特別重,情感輕的人這種起落就差一點。有的人也許僅僅有幾次就脫離了這種生活,但大多數人都是經過了多少次,還留在這種生活裡出不來。
這些日子我和弟兄姐妹多有一點接觸,當我回到主面前去群求的時候,裡面就有一個很深的感覺,主在這時候恐怕是要帶領大家共同有一個很好的經歷,就是從感覺得生活裡出來,因為這種感覺的生活在我們身上乃是一個相當大的難處。
我們可以再來看雅歌書。我們已經說過,雅歌書裡頭的經歷共有六段,其中最長的乃是頭一段,是從第一章開始,一直到二章當中才結束。你來讀雅歌,若是能夠把頭一段讀好,這一卷書就容易向你開啟了。在這頭一段的裡面,我們必須注意其中的一個特點,救是主在那裡給人的啟示很少,裡面的話差不多都是這個經歷主的人,從自己的經歷和感覺裡說出來的。你聽她頭一句話,就是這樣。她說,你的愛比酒更美。這是她的經歷、也是她的感覺,並不是主的啟示。她對主的認識,是由於她的經歷,不是由於主的啟示。你在聽聽她下面的話,我的良人是一袋沒藥,又像一朵鳳仙花;又說我的良人像一顆蘋果樹,這些都是從她經歷的感覺中說出來的。
同時在這一段裡,她屬靈的追求也都離不開她的感覺。她求說,主啊,你在何處牧羊?你在何處叫羊歇臥?我何必在這裡做個蒙羞的人?她說這些話,意思不是別的,就是說,那些不追求主的人事挨餓的,我也不飽足;那些不追求主的人事流盪的,我也沒有安息,我和她們同樣蒙羞,他們如何,我也沒有兩樣。所以他感覺說,我何必有這種羞辱呢?像我這樣追求你的人,應該有滿足,能得到你的餵養;也應該有安息,能在你叫羊歇臥的地方得著些臥。
在這裡你就看見,她對主的稱讚,對主的認識,以及對主的追求,都是從她的感覺裡出來的。可以這樣說,在頭一段裡頭,這一個人並沒有客觀的異象,並沒有客觀的啟示,她對主一切的稱讚和追求,都是從主觀的經歷,主觀的感覺裡面發表出來的。你不容易在這一段裡頭找到客觀的東西,一切都是主觀的,主觀這個字眼是很好聽的,但所有落在主觀裡面的人都是膚淺的,我們要作一個深入的人,就必須有客觀的異象。必須有一個認識,有一個看見,是從上面來的,是從身外來的,是從感覺之外來的,是從來沒有經歷過的。但是在雅歌頭一段裡頭,你看不見那個追求主的人有這種東西,從一面說,她在這裡說的全數是她的經歷,不像今天一般人在那裡單講一些身外的空洞道理,這是相當好的;但是從另一面說,她這些經歷還是很膚淺,缺少啟示。(待續)
puresimple8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和彼得,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
這段是從12籃裡面出來的,和彼得就是和我...
讀經:
馬可福音十六章七節。
馬可福音記著說,主復活以後,天使叫幾個婦女去告訴門徒和彼得。哦,『和彼得!』這使我們要流淚。為甚麼不說告訴祂的門徒和約翰呢?(約翰是主所愛的。)為甚麼不說告訴祂的門徒和多馬呢?(多馬疑惑主的復活。)天使沒有特地題到那些頂好、頂有需要的門徒,乃是特地題到彼得,這是為甚麼呢?彼得有甚麼比別人不同呢?
彼得曾在前三天犯了一個大罪|叫主不能在父的使者面前認他的大罪。彼得在人面前不認主,在一個當時人所看為卑微的使女面前不認主。但是,主要人把祂的復活去告訴門徒和彼得。『和彼得,』這句話包含著何等深長的意思!如果有的弟兄姊妹有彼得那樣的經歷,就要想:
『哦,我是彼得,是已經跌倒了的。我所犯的,不是一件平常的罪,恐怕我不能再親近主了,恐怕主已經棄絕我了,恐怕從此以後,主有要事時,不能帶我同去了,我再也不能有同主在變化山上那樣特別的經歷,再也不能在客西馬尼園作主的同伴了。當我表示願意為主捨命時,主說,「雞叫兩遍以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,」那時我還以為主誤會了我。當祂被人捉拿時,我用刀削了一個人的耳朵,我還以為我能勇敢的愛主。那知我竟然跌倒了。我並不是在大有權威的大祭司面前跌倒,也不是在有勢力的彼拉多面前跌倒,只因一個使女的一句問話,我竟然跌倒了。一次不認主,兩次不認主,最後甚至起誓不認主了。我曾承認祂是基督,祂是神的兒子。我曾對祂說,「你有永生之道,我們還跟從誰呢!」但我在眼看主就要釘十字架的時候跌倒了。我犯了一個最大的罪─不認祂。雖然我也哭過,也懊悔了,但不知我的主對我如何。那一天我不認祂,祂如果不知道,那就還好;可是,當我不認祂時,祂轉過身來看我一眼,這就表明祂已經知道了。我怎麼作纔好呢?我不敢親近祂了。祂雖然愛我,但我不敢親近祂,因為有一個罪把我和祂隔開了。也許從此以後再也不能親近祂了。但是,主復活了,幾個婦女帶信來,明明題到特別告訴我。哦,我雖然三次不認主,主卻沒有不要我。祂並不恨我,祂也不氣我。祂心裏所想念的,就是我。祂沒有特別題到別人,祂只特別題到我,好像祂所記念的只有我一個。「和彼得!」「和彼得!」這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音樂,最奇妙的佳音!主如果只叫她們去告訴門徒,我就要以為像我這樣的人不配作門徒了,也不是門徒了,我就不敢去見祂。但是,主說「和彼得」,這叫我知道祂還要我。我雖然沒有力量去見祂,但是,「和彼得」鼓勵我再去見祂。婦女帶來的信息是真的,主叫天使特別題到我的名,主並沒有丟棄我。我還能親近祂,我起來去見祂罷!』
哦,一個跌倒的彼得,犯罪的彼得,不認主的彼得,主還特別的題到他,這是福音!弟兄姊妹,你知道不知道,主一次拯救了你,就要永遠拯救你麼?你雖然灰心,主卻永不灰心。犯罪的你,雖然覺得回到祂那裏有點難以為情,但是,被你得罪的祂,並不以為你回到祂那裏有何不可。難道祂並不介意,你反而念念不忘你的失敗麼?主今天如果把你臉上的帕子揭開,你就不會怕祂,不會不敢親近祂了。彼得也許還記得,他曾對主說,『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,我卻永不跌倒。』(太二六33。)他也許還記得,在革尼撒勒湖邊,他因看見了主的榮耀,曾說,『主阿,離開我,我是個罪人。』(路五8。)可是,他今天知道自己的光景到底是如何,他今天怎敢去見主呢?他也許還記得主的請求:『你們不能同我儆醒片時麼?』他的耳中也許還留下主的命令:『總要儆醒禱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』(太二六40~41。)可是,他的情形和主的要求相去太遠了,他今天怎敢去見主呢?但是,他到底還是去見主了,他只因著『和彼得』這句話,他就敢去見祂了。弟兄姊妹,如果你知道『和彼得』這句話裏面的存心,還能彀遠離祂而不回頭麼?如果你知道『和彼得』這句話的深意,你就不能不親近主了。
四卷福音書中那一卷是這樣記載的呢?惟獨馬可福音。馬可是一個少年人,他跟從彼得學習。可以說,馬可福音是彼得說的,馬可寫的。『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』這句話,是彼得特意忠實記下來的。這句話在別人或者不以為緊要,但是,在彼得的心裏是非常緊要。聖靈寫聖經的時候,特意給我們看見,馬太、路加、約翰好像以為無關緊要的幾個小字,在述說馬可福音的彼得看來,卻是不可或忘的,是非常緊要的。『和彼得』在他身上有特別的意義。每一次的回想都是甜美的。恩言在蒙恩者身上是特別可記念的。
弟兄姊妹們,我們在擘餅記念主的時候,還有誰的心是怕神的呢?或者有甚麼罪是叫你與神隔開的呢?我們已經痛哭過,已經懊悔過,承認自己所作的太對不起主,今天敢不敢對主說,『主,我來親近你』呢?你想,祂因愛你的緣故,肯為你到十字架上去,現在卻因為你失敗了、跌倒了、墮落了,就不愛你麼?祂在十字架上愛你的愛,會因此減少了麼?今天你不愛祂,不親近祂,不回到祂那裏,是很容易的;但是,要祂不愛你,忘記你,棄絕你,卻是作不到。主死後三日之內,彼得因為跌倒了,就寂然無聲了,但是,主沒有忘記他。所以,你如果無力到主的面前,只要你肯相信祂的話,祂就能給你能力親近祂。你跌倒了,祂能叫你起來。你雖然好像再也不能親近祂,但是,你若在信心裏記得『和彼得』這句話,你就能親近祂。當我們要親近主,又好像相距很遠,無力親近主時,我們要記得『和彼得』這句話。越是跌倒的彼得,主越是記念到他。雖然彼得不敢親近主,但是,主的心吸引了他,叫他不敢逃避主了。但願我們今天不誤會主的心。你聽見了『和彼得』這個聲音,你就應當知道主並沒有丟棄你。主並沒有丟棄彼得,主也沒有丟棄你。『和彼得』的意思也就是『和你』─這個像彼得那樣失敗的『你!』但願我們看見主對我們的心是何等的心。你如果看見了主的心,你就不能不向祂奔跑了。
puresimple8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第十一篇、主不失望的原因 | 書名:十二籃(第八輯) | 書號:07-941-003 |
|
讀經: 約翰福音四章十三至十四節,二章二十三至二十四節,六章十五節,七章三至四節,六節,九節,十二章二十四節,十三章三十七至三十八節,十六章三十一至三十三節。 『耶穌回答說,凡喝這水的,還要再渴;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;我所賜的水,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,直湧到永生。』(約四13~14。) 我們的主在世上所作的事,沒有一件是不好的。馬可福音裏有一句話說,祂所作的事都好。(七37。)真的,祂所作的事,都是好的。今天我們要講到主耶穌所作的事。同時呢,我們要特別注意到約翰四章十三至十四節的話。 這裏是主耶穌說,祂如何要充滿基督徒的心,叫他們不再有得不著的欲望。這是主耶穌所親自應許我們的:『凡喝這水的,還要再渴;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。』凡人喝了主所賜的水,就永遠滿足了欲望,永不會覺得再差一件事,永不會失望。那麼,我們就有一個問題說,真的能如此麼?是的,我們接受主耶穌的人,是真能永遠不渴的。但是,為何有人仍得不著滿足呢?有的人要說,我仍口渴,我還有要得著而沒有得著的,我還有所要得著的。難道是主的應許不應驗麼?不,主說,凡喝我所賜的水,就永遠不渴;主是叫人得永遠滿足的。 那麼,為何我們仍口渴呢?為何仍不滿足呢?為何仍有欲望呢?為何仍是悲傷的呢?為何仍是憂愁的呢?為何仍是要求的呢?為何仍要自憐呢?這是因為我們只看約翰四章十四節的應許,而忘記了看十三節的宣示。主在這裏不只說,『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,』主並且先說,『凡喝這水的─就是世界的水,就是雅各所留下的水,就是世上最好的水的─還要再渴!』 許多人因為不明白這世界之水的性質是如何,這世界所能給他們者的性質是如何,能否耐久,時候的問題是如何,因為他們不能從起首就明白暫時的和永久的,能見的和不能見的、屬物質的和屬靈的分別是如何,所以就不知道要得著十四節所告訴他們主能滿足他們心的應許,是應當先明白十三節所說這世界的水是不能滿足他們心的。先要知道『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』,然後纔能明白主所告訴我們的『永遠不渴』。主是要我們得滿足的,叫我們不必得了一個又盼望一個,得了一個又盼望一個,永得不著滿足。 今天我不是來講喝這世界的水不能滿足人的心,乃是要解釋為何基督徒在世上仍舊感覺口渴。基督徒為何仍是口渴呢?因為基督徒回頭再喝了十三節的水。一個人為何會失望呢?若沒有盼望,就不會失望。若永無盼望,就永不會失望。人若永不盼望有錢財,就永不會因無錢財而失望。照樣,我們若盼望世界的水能滿足我們,我們的眼睛就轉了方向,我們就會覺得渴了。這是我們在神面前覺得傷心、覺得難受、覺得失望的原因。 我們不會得滿足。為甚麼呢?有一個緣故。因為我們盼望得著快要過去的東西,來滿足我們的欲望。你盼望要得著快要過去的東西、快要過去的名聲、快要過去的錢財,你就永遠得不著滿足。這些東西到了你手中時,你要看見牠們並不會安慰你、叫你快樂、叫你滿足。所以你覺得又有欲望了,你又要別的東西了。你又渴了,所以你又得再喝了。我們的錯,是在於我們要在快要過去的事物上,滿足我們的心。如果你的手抓住這些快要過去的東西,你的心想這些快要過去的東西,你的心就永不得滿足。 我今天特意專讀約翰福音,論到主耶穌的話。(自然在約翰福音之外,其餘三卷福音書中,也有許多講到主的話。)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從來不灰心。若照祂一生的遭遇、祂一生的環境來說,祂是可以有多次的灰心和失望的。但是祂不。以賽亞四十九章裏有論到主的話說,神要祂使雅各歸向神,使以色列到神那裏聚集。(5。)但是,結果呢?我們知道,在表面上祂好像完全失敗了。祂呢?祂如何感覺呢?祂說,『我勞碌是徒然,我盡力是虛無虛空,然而我當得的理必在耶和華那裏,我的賞賜必在我神那裏。』(4。)祂並不失望。以賽亞四十二章也論到主說,祂不灰心,也不喪膽。(4。)雖然祂所遭遇的,可以叫祂灰心喪膽,但是祂並不。 約翰福音和馬太福音所注重的不同。約翰福音所說的主,是一位從起頭就被人拒絕的。馬太福音所說的主,是在十二章後纔被人拒絕的。約翰福音第一章就記著,主到自己的地方來,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。祂來為要擔當以色列人的罪,為要擔當外邦人的罪,但是人不要祂,拒絕祂,不接受祂。祂在十字架上時,人不要祂,神也不要祂。若是我們,必定要失望、灰心、憂愁、難過了。但是約翰十九章記載,主在十字架上喊說,『成了。』(30。)若是你和我,就要喊說,『罷了。』祂卻像打勝仗的軍兵吶喊一樣,喊著說,『成了。』祂一生一世把神當作祂的滿足。祂對於世人沒有一點盼望,並不盼望從人得著甚麼。祂只盼望神,以神為祂的滿足。祂說,除了父以外,沒有人認識子;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;子來不是要行自己的意思,乃是要遵行差祂來者的旨意;看哪,我常行差我來者的旨意。(太十一27,約五41,六38,四34。)我們的主一生一世只把神的旨意當作祂的滿足。祂只把神當作祂的滿足。所以,世上的人、事、物,無論如何變遷,都不會使祂失望。凡以神為他滿足的人,是不會失望的。 我們在消極方面,當對世人一點盼望都沒有。不盼望世人所給的名聲、榮耀、幫助、安慰、扶持等等,我們就要永遠不渴了。我們應當注意我們對世界之水的看法。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如何,就我們對世人的盼望也如何,這是定規的。 『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,有許多人看見祂所行的神蹟,就信了祂的名。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,因為祂知道萬人。』(約二23~24。) 在約翰二章裏,主行了兩個大神蹟。祂行第一個神蹟時,門徒就信祂。(11。)祂行第二個神蹟時,有許多人看見祂所行的神蹟就信祂。(23。)照我們的看法,只要看見聚會的人多起來了,傳道時信主的人也多起來時,我們的心就不知不覺的擺在這些工作裏頭。但主並不如此。二十四節說,『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,因為祂知道萬人。』祂不肯從人身上享受甚麼。祂不把自己交託他們,因為祂知道他們將來要釘祂在十字架上。當這許多人相信主時,主是歡喜;但祂不把自己交給他們。主並不讓這些人得著祂的心。工作雖然順利,但是工作並不佔住了祂的的心。所以,祂能保守祂的超脫。 『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。』(五41。) 在這一章裏,有一個三十八年不得醫治的病人,被主一下子就醫好了。有許多本來反對祂的人,現在不反對祂了。有許多人歸榮耀給神。但主耶穌說,『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。』主是說,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。若是我們,怕要歡迎人的榮耀了。如果你盼望人給你榮耀,當人給你榮耀時,你就快樂;如果人不給你榮耀時,你就失望。主卻在消極方面,不接受甚麼人的榮耀,甚麼都不接受,祂不盼望,也不接受,所以,祂不至於失望。 『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祂作王,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。』(六15。) 當時有幾千人聚集。他們因看見主分餅的神蹟,就說,這人真是我們的王。雖有這許多人抬舉主,主卻拒絕他們。祂並不肯受人的榮耀。人所給祂的,祂並不接受。祂不肯喝這世界的水。神在祂裏面已經滿足了祂的心,所以,祂能拒絕一切世界所要給祂的。『退去』是一個最好的態度。『退去』能保守一個為神作工的人不受人高舉的害。『退去』使人能有機會證明神的滿足。『退去』也是因為裏面已經是滿足了神的。 『耶穌的弟兄就對祂說,你離開這裏上猶太去罷,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。人要顯揚名聲,沒有在暗處行事的;你如果行這些事,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。…耶穌就對他們說,我的時候還沒有到;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。…耶穌說了這話,仍舊住在加利利。』(七3~4,6,9。) 那時,主耶穌的兄弟們,以為祂行的神蹟多,就可以出名;所以對主耶穌說,你要出名,當到人多的地方去。在這裏你的門徒不看見你,不會信你,猶太人不看見你,也不會信你。耶路撒冷是個大地方,那裏人也頂多。你到那裏去,人會信你,你也會出名。但是,主卻『仍舊住在加利利。』雖然易地而居,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。並且作了這件事,能與祂自己許多的便利,祂卻不為。世人多半是好奇的。世人因好奇而發的讚美是很多的。主若肯遷地,就可以有千百的機會受人的讚美。主卻不把自己交給他們。祂不要人們特殊的稱讚。祂裏面已經有了東西,所以外面的東西用不著了。祂是如此的認識世界之水的性質,所以,當祂被釘在十字架上時,有幾個女人為祂號哭,祂對她們說,不要為我哭,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。(路二三28。)祂並不失望。『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,仍舊是一粒;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』(約十二24。) 在這一章裏,我們可以看出是主一生最榮耀的一天。不只有多少猶太人信祂,不只祂的朋友們信祂,就是法利賽人也彼此說,『看哪,你們是徒勞無益,世人都隨從祂去了!』(19。)並且,不只仇敵承認失敗,不只朋友相信倚靠,不只猶太人信祂,連外邦人也信祂。當時也有幾個希利尼人,求腓力去告訴主耶穌說,他們願意見主耶穌。(20。)這幾等人,都承認今天是主耶穌得勝的一天。若是我們在這種光景中,我們就要覺得騰雲駕霧,趾高氣昂了。主耶穌卻是怎樣呢?祂就是在這時候對祂的門徒說,『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,仍舊是一粒;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!』這句話原是主耶穌指著自己的死說的。(參33。)主好像就是對著腓力說,父差我來,要我走的路,不長久是騎驢進耶路撒冷的路,不是一直受人歡迎的路。世人可以把他們所有的給祂,但祂並不享受,也不接受。這世上的水祂一點也不肯喝。祂拒絕人所給祂的。祂認定了神所給祂的。 我們應當學這功課。特別是主的工人們應當學這功課。因為雖然今天人們的臉朝著你,也許明天他們要用腳跟朝著你。今天對著主喊和散那的人,就是明天喊著說除掉祂的人。主並不因他們灰心失望。因為祂對於人美好的待遇,心中有一種祕密的拒絕。祂和祂的環境,從來不生直接的關係。祂所直接顧念的,就是神和神的旨意。所以祂在世的道路不是彎曲的;我們的道路卻是彎曲的。我們的主沒有讓朋友叫祂的道路彎曲一點;沒有讓人的讚美左右祂的行徑,沒有讓仇敵的反對改變祂的程途。 『彼得說,主阿,我為甚麼現在不能跟你去?我願意為你捨命。耶穌說,你願意為我捨命麼?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,雞叫以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』(十三37~38。) 上述的諸般試探,有的是人的榮耀,有的是仇敵的貢獻,現在主有更難過的試探,就是彼得所給祂的。彼得說,『我為甚麼現在不能跟你去?我願意為你捨命。』主卻回答他說,『雞叫以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』照我看,彼得在許多的時候都是行在主面前幫助主的。但主卻不把自己交給他。若是我有了門徒的話─自然我不會有門徒,若是這個門徒本來總是在我面前幫助我的,一旦他不承認我,而我又是站在法庭中受審,我怕我要狠狠的看他一眼,意思是對我那門徒說,你不承認我麼?但是,主回過頭來看彼得一下。就是主這看一下,就叫彼得出去哭了。我們的詩歌裏有一首詩(詩歌三三三首)這樣說: 甚麼會使地上的偶像,失去牠那美麗的模樣, 並不是灰心、失望或勸勉,乃是『無價之寶』的一現! 惟有彼得所見的淚眼,司提反所仰望的榮臉, 陪著馬利亞同哭的慈心,會使我脫離地的吸引。 只要這兩隻眼把我們看一下,就彀把我們溶化了。 但是,祂這一看彼得,還有另一方面的啟示。我們對於我們的彼得,盼望太多了。所以當他說話靠不住,當他對不起我們時,當他談我們的事時,我們就灰心失望,甚至難過悲傷。我們經不起受我們彼得的誤會和失信。但是,我們若喝這世上的水,盼望朋友來滿足我們,盼望親戚來滿足我們,盼望別人來滿足我們時,我們就必定再渴。如果我們只因神給的房子而快樂,因神給的朋友而快樂,因神給的食物而快樂,因神給的別的事物而快樂,我們就能因神而滿足,就不會在境物變遷時失望,不會過不去,不會難受了。 『耶穌說,現在你們信麼?看哪,時候將到,且是已經到了,你們要分散,各歸自己的地方去,留下我獨自一人;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,因為有父與我同在。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,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。在世上你們有苦難;但你們可以放心,我已經勝了世界。』(十六31~33。) 那時,那些門徒都信主耶穌了。主就對他們說,『現在你們信麼?』祂又說,『你們要分散,各歸自己的地方去,留下我獨自一人;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,因為有父與我同在。』約翰十七章是主末次的禱告。十六章是主在地上末次對門徒的講話,祂所講的話,結晶點也就在十六章裏的末了幾句。祂說,你們都要跑走,留我獨自一人。若是你和我,就要埋怨神說,為何把我一人留在這裏呢?但是主說,我的父是與我同在的。祂好像很可以從祂這許多多年與共的門徒身上得著一點安慰,但祂卻沒有把祂的盼望放在他們中間的一個人身上。所以雖然他們都去了,祂卻沒有覺得心亂難受。反之,祂對他們說祂的經歷,要叫他們在祂裏面有平安。祂知道喝這世界之水的,必要再渴。所以雖然有現成的水擺在祂面前,祂也不喝。不喝這水的人,就不會再渴。 我們為甚麼不能過一個滿足的生活呢?為甚麼我們會失望呢?就是因為有了盼望。你的盼望頂大;但你不能得著你所盼望的東西,來使你滿足,你就失望了。我可以作一個見證。多少時候有人羞辱我,但是也有多少時候有人讚美我,(有時撒但也讚美我,)主就使我記得這一節聖經,就少喝這些水,免得我過了一時又喝,有了失望的事。世界所給你的人情、幫助、錢財、名聲、舒服、安慰等,這些都到你這裏來了,你就想,因為這些是你的了,應當儘量喝;你若儘量喝,有一天你要渴了!你在世上喝多少,你在世上也還要渴多少。 有的基督徒問我說,為何許多人會覺得主的寶貴,我卻不覺得主的寶貴呢?我可以回答他們說,這是因為你在主之外,另有許多水;你喝了,所以就不以主為寶貴了。只要看我們在地上的奉獻有多少,我們在世上所失去的有多少,就可以知道我們寶貴主的地方有多少了。 保羅並不是光說,他以主為至寶。他乃是有所失去。他看萬事都是有損的,他將萬事都丟棄了,同時他說,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。(腓三7~8。)你應當在主之外,沒有別的,你就要證明在主之內,甚麼都是寶貴的,都是可以滿足你的。若是照約翰四章所說的來看,你失去的是多少,你得著的也必是多少。你對世上來的所拒絕的有多少,你享受主的豐富也就有多少。 朋友們,若是人把人情、名聲、安慰、榮耀、錢財等給你,你是怎麼作呢?撒瑪利亞婦人難道是因有了活水,而不喝這世上的水麼?不,這世上的水她還是要喝的。我們不能不喝這水。所以,當世人、朋友、親戚把榮耀、名聲、錢財、安慰、幫助給你時,你可以讓他們作;不過你不要把你自己放在裏面,不要把自己交給他們,心裏不要受他們的感動,也不要對他們有所要求。不要求喝,也不要喝,就不至於失望。 以賽亞五十三章二節論到主耶穌的話,我覺得是頂寶貴的。『祂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,像根出於乾地。』這是甚麼意思呢?如果是在有水的地方,樹木就很容易生長,也要長得更快。但是主的環境並不幫助祂。在祂的環境裏,一點沒有可以給祂的。世界沒有甚麼可以幫助祂的。仇敵沒有甚麼可以幫助祂的。魔鬼沒有甚麼可以幫助祂的。天使也沒有甚麼可以幫助祂的。祂的一切都是神給祂的。祂並沒有從祂的四周得著甚麼可以鼓勵祂、扶持祂、安慰祂的。祂的生活是一條直線。我們曉得,一條直線是兩個地點中距離最短的路。我們的主從這世界到那裏是走一條直路。主說,手扶著犁向後看的,不配進神的國。(路九62。)這是甚麼意思呢?因為手扶著犁的人,他的眼睛必須一直向前看;不然,他所犁的那條犁溝就彎曲了。當他眼向前看時,他所犁的纔會是直的,他若回頭看,他所犁的就立刻不直了。哦,神不要我們轉彎,不要我們繞圈子。祂是我們的滿足。 我們為何能滿足呢?因為祂說,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,直湧到永生。外面的名聲、外面的榮耀、外面的一切都沒有用。除了主在你裏面,除了神的靈在你裏面之外,沒有甚麼可以滿足你的。真的,除了祂以外,沒有能滿足我們的。同時我們若不以祂為滿足,我們就不能在此記念主。 我感謝祂,因祂為我走過了一切的道路。祂真是可愛的主!─聲 |
puresimple8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未婚弟兄姊妹在婚姻上如何讓神的旨意顯明
今天,每一位來到這聚會的姊妹,我都非常珍惜,因為妳們肯尋求神的旨意。在
此,我願藉著從主來的帶領和經歷,和妳們有一點分享;求神藉著祂的話,向我們
顯明祂的旨意。
壹、尋求神的旨意:
婚姻是人的需要,但很多人在尋求婚姻之路時,只尋求自己的愛好,而不尋求神
的心意;若是妳能尋求神的心意,第一步妳就走對了路!
我們有需要,主就有供備,這是聖經的原則。妳若認識了這點,在人生道路上,
不管遇見什麼事,神就會藉著妳所看見的而行,來成就祂的旨意。但有的人雖然也在
尋求神的旨意,卻仍不清楚,原因是什麼呢?這裡有三個基本原則:
一、愛神:
「愛神」是所有遇見事情的關鍵。妳若愛神,遇到任何事,妳裡面就很清楚有主
的帶領;妳只要照著主的帶領而行,不用徬徨,也不用掙扎,該放下的就很容易放
下,該脫落的,就很容易脫落。「愛是最短的路」也是「免去迂迴的路」,一個人若是
一直照著他的「看法」在作,他就一直在走很迂迴的路;我相信在座的,一定有人在
這方面經歷了很多。「若有人愛神,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」,在希臘原文的「知
道」, 是「親自曉得」、「面對面知道」的意思。妳愛神,神知道妳的一切需要,知道妳一切的道路要如何定奪。妳要愛祂,要操練與祂聯結,在愛中生活,並把自己交給
祂,祂將給妳絕對的供應!
二、單純:
單純不是無知,馬太五章8節:「清心的人有福了,他們必得見神」,若妳在一切
事上沒有自己的要求,敞開心,非常單純、非常清楚,神的旨意就很容易顯明,一
個人一遇見神,問題就都解決了。有的人雖然禱告了很久;但是越禱告越糊塗,因為
他一直都在自己的需要裡打轉,沒有遇見神。若有年長的弟兄姊妹稍微為她安排一
下,回去心裡就七上八下,不知到底是不是神豫備的,原因都在於她沒有遇見神。要遇
見神的條件就是「清心」,清心就是沒有自己的條件,聖經上的話都是可行的,妳一
定要操練向著神單純。
三、殷勤:
聖經中未婚女子最顯明的例子就是利百加,在創世記二十四章,我們看見一個未
婚女子,如何藉著聖靈的引領來完成神的經綸。當以撒四十歲,母親過世了,他很孤
單,父親亞伯拉罕就差派老僕人到本地本族去為以撒娶妻(豫表信和不信的不能同
負一軛),老僕人到了拿鶴城,天將晚,眾女子出來打水,老僕人便禱告神說:「亞
伯 拉罕的神阿!求你施恩給亞伯拉罕…,使我今日遇見好機會…,我向那一個女子說
:請妳拿下水瓶來,給我水喝,她若說:請喝,我也給你的駱駝喝,願那女子就作你豫
定給你僕人以撒的妻。」話還沒說完,利百加就肩頭上扛著水瓶出來,僕人上前向她
要水喝,利百加不但給他水喝,也為他所有的駱駝打上水來,僕人定睛看她,心裡就
清楚,利百加就是神所為以撒豫備的人。利百加的殷勤和仁慈,神就顯明了祂的路。
在召會生活中,我看見很多姊妹因著她的殷勤,她們立刻就被人看出。二十多年前,
有一位年長的姊妹從巴西來,一面來參加特會,一面也為她兒子娶媳婦,她在巴西有
非 常大的農場,她請我弟兄幫忙找。正好特會時,有一位唸大一的姊妹,就坐在她旁
邊,那位姊妹很殷勤,一會兒幫她翻詩歌,一會兒又倒水給她喝,陪她聚會。聚完
會,這位年長的姊妹來對我弟兄說:「就是她,就是她!」我弟兄就把這位年輕姊
妹請來,告訴她原委,問姊妹要不要答應這事,這姊妹嚇壞了,她從來沒有想到這事
會臨到她,但她因著信任我弟兄的介紹,她就像利百加一樣地單純,她就說:「我
去!」。特會完,她就退學,跟著老姊妹去巴西。這個家現在在巴西非常盡?#92;用,
有很好的見證。在召會生活裡,大家都在觀察,但要從妳的殷勤開始,自然地流露生
命,聖靈就在那兒工作。
李弟兄在創世記二十四章的生命讀經裡提到:「青年姊妹若要在神的主宰之下,
尤其是在婚姻的事上,她們就需要仁慈又殷勤。不仁慈又鬆懶的青年女子應當獨身。
人請妳作一件事,妳必須為他們作兩件事,並且第二件事該遠超過第一件事。妳不僅
該給人水喝,也該為他的十隻駱駝打水。妳若這樣作,妳就有資格得著妳的丈夫,妳
的以撒,這是對所有青年單身姊妹的忠告。利百加是絕對的。雖然她從來沒有見過以
撒,但她毫不猶豫的願意去他那裡。她沒有對母親說:「母親,我從來沒有見過以
撒,也?#92;我該先與他通信,然後請他來訪問我們,我纔能決定要不要和他結婚。」
利百加沒有這樣說。雖然她的哥哥和母親猶豫不決,要她至少再住十天,但她說:
「我 去。」她是絕對的。在已過的四十年間,我見過一些青年姊妹,太過考慮結婚的
事, 結果演變成精神問題。有的人花了多日、多週、多月,甚至多年,考慮一位弟兄是
不 是神為她豫備的人。這樣的姊妹來找我的時候,我就帶著責備的口氣說:「妳若覺
得 他是那位弟兄,就盲目的嫁給他;若覺得他不是那位弟兄,就忘掉他,不要談這
事。 妳越考慮,就越攪擾神、攪擾自己、也攪擾我。我怎能告訴妳是或不是?我若說
是, 妳會說我不瞭解他;我若說不是,妳會覺得不喜樂,因為妳已經愛上他了。或者嫁
給 他,或者忘掉他。」我很嚴肅的告訴她們。青年姊妹們,妳們若要結婚,必須學習
仁慈、殷勤且絕對。李弟兄以他四十年的經歷,給了我們非常中肯的忠告和建議,但
願
我們都能:一、愛神,因為這是最短的路。二、單純,因為只有單純,才能遇見
神。 三、殷勤,才能帶進所有的行動。
貳、實行原則:
一、奉獻:
奉獻是指妳這個人主權的轉移,這是經歷屬靈事情的根基,也是第一要務。妳要
跟主說:「主啊!你是我的主,我信靠你,我不信靠自己。」有的人什麼事都可以信
靠主,惟獨婚姻大事抓在自己手裡。妳在想,我一輩子要和這人在一起,怎能不看清
楚?但,妳能看得比神清楚嗎?希望每一位在座的今天就去實行,告訴主:「主啊
!
我沒有自己的揀選,我只有信靠;你是主,你來為我顯明、你來為我揀選。」在奉
獻的事上,妳必須這樣絕對地經過,不可馬虎,否則事情來時一片模糊,搞不清楚,
結果被絆倒,成為久不聚會的。妳的主最關心妳的需要,妳有需要,妳要禱告求主為
妳創造。訂製一個「以撒」,來配妳這「利百加」,這就是神的路。
妳要渴慕妳的家,妳的弟兄一同在主面前同過召會生活,一同來承受生命之福。
人常對愛情有很多幻想,「只要愛情,不要婚姻」,認為「婚姻是愛情的墳墓」,這
種觀念是大錯特錯。在神面前的婚姻,是愈過愈進入佳境,每一個「現在」都是最美
好的,天天都在度蜜月。妳不要羨慕那被撒但糟蹋過的思想,去過那種被撒但蹂躪過
的生活;妳需要的是純正地活在神面前,過一種神為人豫備伊甸園的生活,就是召會
生活,就是召會中事奉的生活。妳若沒有這個心要愛神、事奉神,神就很難在召會中
為妳顯明這個路;妳若有心在召會中事奉神,很特別,神可以從天上為妳訂製一個給
妳。妳要定住妳的腳步,看見神為妳規劃的人生,實在是一個伊甸園的人生。妳要
愛神、事奉神,在婚姻的事上,將自己奉獻給神,這是真正必要的條件。
二、要學習主動找年長的弟兄姊妹交通:
這對妳是很好的保護。有的人平常都不來交通,她若來,不是來「交通」的,而
是來「?#92;章」的。她在外面已經有交往的對象,不很合適,她來是來尋求你的答應和
認同。這就像有的兒女在外交友,「生米煮成熟飯」,作父母的只好?#92;可;這種作法
卻不是上好的。在召會裡有那麼多關愛妳的年長弟兄姊妹,妳就要主動尋求交通,我
們一定要建立一個家風,讓每一個年輕未婚的姊妹,都有一個如母親一般的姊妹作妳
的保護;我們也?#92;不能做什麼,但我們可以禱告;不要說召會都沒有人關心妳,那是
因為妳不常來聚會,妳沒給人關心妳的機會,別人都不清楚妳在哪裡。妳主動,主就
會動;這些年長的姊妹們都願意張開雙臂,歡迎妳的交通,願在召會裡,有一個敞開
的門和一個暢通交通的管道。
三、在交往的過程裡,不採取主動:
一個尋求神旨意的人,是不採取主動的,舉一個實例,有一位未婚姊妹,有人為
她介紹一位弟兄,才一見面,姊妹就立刻拒絕,說怎麼介紹這樣的弟兄給我,她覺得
不合適,就再沒有交往。這位弟兄雖然外貌不是很好,口才也不怎樣,但卻實幹愛
主,這種有內涵的弟兄,常常只有有智慧的姊妹才看得見。結果主為他豫備了一位很好
的姊妹,經過了十年,這個家成為很有?#92;用、很盡職的家,成為當地召會的榜樣。反
觀那位拒絕的姊妹,經過了幾年,仍沒找到對象,草草嫁給外邦人,最後卻以離婚收
場。當有弟兄姊妹為妳介紹或在聖靈的帶領時,要操練把自己放在主手裡,要操練
不主動提什麼,就是要斷,也是對方要斷的。妳只要禱告主:「主啊!我不提什麼,
我願意讓你來顯明;雖然我不願意斷,但若這事是出於你,我就默然不語;若這事不
出於你,就求你讓對方提出要斷。」這事對妳原本就沒有什麼損失,因為妳本來也不
要。若沒有成,妳又喜歡上他了怎麼辦;妳就要學習忘掉他,絕對不要一直放在妳
的腦海裡,在妳的腦子裡打結。感情婚姻的事是極大的試驗,妳要學習單純,「是就
是,不是就不是」,雙方都不會受傷。既有前面的弟兄姊妹提起,妳就要學習?L
重、學習等候、學習不要比較。
我和我的弟兄結婚三十年,任何時候,他都喜歡我的同在,他說,我姊妹到哪
裡,我就到哪裡,這多幸福啊!妳的內涵、妳的馨香、妳裡面的基督真的是令人喜愛嗎
?妳要追求基督、享受基督,妳才能散播基督,只要妳有基督,妳很快就會被顯明。
妳必須把自己放在主主宰的手裡,不主動提什麼,而讓主自己顯明祂的旨意。
參、與外邦人交往的原則:
在召會中,姊妹似乎永遠多過弟兄,好像伯大尼之家召會生活的小影,成了歷代
召會生活的規範。那怎麼辦呢?我們要看見,與外邦人交往也是機會,但在交往中,
須注意以下幾點:
一、在交往中,不先把情感投入,妳要學習等候主,妳也要信靠主。
二、要注重對方人品:
在人墮落後,我們就看見,我們的老祖宗男的不負責任,女的好出頭。當蛇引誘
夏娃時,她沒有先去問亞當可不可以吃,就吃了。這墮落的性情從夏娃一直傳到現
在,無論妳多蒙頭、多謙卑、多溫柔,在本質上妳仍是出頭的,妳要對自己有這樣的認
識。而亞當在吃了善惡知識樹的果子,他怎麼說?亞當說:「你所賜給我,與我同
居的女人,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,我就吃了。」亞當的意思好像是說,你若不給我
這女人,我也不會吃啊!妳就看到男人的本質都不負責任。外邦男人在這點上更是顯
明,因為他沒有神的救贖,也沒有神的生命。妳看他好像很負責任,那是裝作的,
有人的負責是愛面子,在本質上,他是不負責任的。女人最軟弱的器官是她的耳朵,
跟妳說兩句好話,妳就上當了,妳看蛇都去引誘夏娃,都不先去引誘亞當。男人最軟
弱的是他的眼睛,他喜歡「看」,男人若是看妳漂亮來娶妳,有一天他會不要妳,因
為妳已經不漂亮了;若妳每次去見他,妳都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,變成另一個人,
妳要小心,當妳還回本來面目,他會不認識妳,這些點,妳一定要牢牢記住。
三、若要成為配偶,一定要帶他得救:
這是衡量是否是主的旨意充分且必要的條件;妳不要說,我將來才帶他得救,因
為妳已把感情放進來,妳怕失去他。他若不得救,妳要知道,這不是神的旨意,除非
妳自己要受苦。妳應該和年長的弟兄姊妹有交通,應該把他帶到排聚集裡,神為人造
了靈,是為要尋求神的,他也會渴慕神,妳要告訴神:「主啊!這人若是你所豫備
的,主啊!叫他得救!」妳和主摔跤,妳怕什麼?妳怕失去神還是怕失去他;妳要愛
神、愛神的旨意,「若有人愛神,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」,妳要從心裡信靠神,妳會發
> 覺,神給妳的,超過妳所求所想。妳要學習放在主手裡,讓主來顯明,我不揀選,
我來信靠,妳在召會生活裡,必會走到路終,得著獎賞。
四、要用聖潔尊貴守著妳的身體:
>
> 和外邦人交往,妳要用聖潔尊貴守著妳的身體,妳不要為了怕失去他,一步步徹
> 退;妳愈尊重、保守妳的身體,人愈尊重妳,人愈以妳為寶貴。也愈願意來得著妳
;若因這樣而失去他,就證明他不負責任,不是神所為妳豫備的,妳何必使自己身陷
在墮落的網羅裡呢?婚姻、家庭是神祝福的來源,不要把自己陷入試煉中,妳要知
道,神關心妳,不亞於妳對自己的關心。
五、要主動尋求交通:
在召會生活中,姊妹常受限於傳統觀念,認為姊妹不能主動,而是要被動,妳要
把這帕子揭去,若妳覺得那位弟兄合適,妳要主動找年長弟兄姊妹交通,他們會保護
妳。有一姊妹跟我說有位弟兄喜歡她,而且說從各種跡象都看得出來,這位弟兄喜
歡她。我一看,不可能,這位弟兄早就有對象,而且對她也沒有任何感情。這位姊妹
一直在自己裡面想像,想像這位弟兄應該就是…,小心,會神經錯亂。有一位姊妹喜
歡上一位弟兄,她就拼命禱告,要主把這位弟兄給她,而且她也認為主一定會把這位
弟兄給她。這是「她」作主,而不是「主」作主,這不對。妳喜歡上一位弟兄,妳就
要找年長的弟兄姊妹交通,他們會幫妳打聽打聽,保護妳,也?#92;主就顯明祂的旨意
了。
願主在新竹市召會建立起非常健康婚姻的道路,人人都在身體裡,人人都活在交
通中,並在神的保護裡,讓我們在婚姻的事上,完全明白神的旨意,做一個能在召會
中 成為榜樣的人。(李林麗珍姊妹講稿,黃伍稚英姊妹記錄)
puresimple8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(我自訂標題....脫離感覺的生活) 基督徒是信徒、是門徒,不是「感覺徒」 第十二章 因信而活與得著真理的過程 | 書名:事實, 信心與經歷 | 書 號:11-015-003 |
|
讀經: 希伯來書十章三十八節:『只是義人必因信而活。』(原文。) 兩週前,我已經讀了好多關於因信而活的章節,所以今天只讀這一節。今天我就是繼續兩週前所說因信而活的事。我已經講過因信而活是怎麼一回事,今天不能再重複。不過今天先要把上次講的補充一點,然後再題起我今天所要講的事。我所要題起的,並沒有甚麼系統,不過零零碎碎,這裏一點,那裏一點而已。 兩週前,我說到一個信徒,快樂,枯乾;枯乾,快樂;一直一直的上上下下,就是平常所謂波浪式的生活。會後,有的弟兄問到濃度的問題,就是為甚麼快樂的濃度越過越淡,枯乾的濃度越過越濃,到後來反而沒有甚麼分別了?這個我今天要補充一點。濃度,是有一特別的意義的,一方面是在實際上的濃度,一方面是在感覺上的濃度。我上次所講的快樂的濃度越過越淡,是指著感覺方面說的。在實際方面是反一下的,乃是越過越濃的。論到枯乾,也是一樣的。在實際上是越過越濃,在感覺上,是反一下的,乃是越過越淡的。那天我所講的喜樂,是講到感覺方面的,所以說濃度越過越淡。對於枯乾,是講到實際方面的,所以說濃度越過越濃。在時期方面,喜樂是越過越短,枯乾是越過越長。在感覺方面,喜樂的濃度是越過越淡;在實際方面,枯乾的濃度是越過越濃。後來調在一起,就也不覺得喜樂,也不覺得枯乾了。 為甚麼感覺是靠不住的呢?因為你所信的那位神並沒有改變,主的工作也沒有改變,聖靈的工作也沒有改變。無論你的感覺怎樣改變,總不會影響到那方面。上次我只說到這裏,這不過是一方面的理由,還有一個理由,是我今天所要補充的,就是說,在神那邊的東西沒有改變是不錯,現在是問在你裏頭的東西有沒有改變呢? 例如你讀經,不覺得有甚麼滋味,禱告也禱告不好,作工也覺得沒有力量。都不像從前那樣興奮了,你以為你已經墮落了。但是,我要問你,你的存心到底如何呢?如果你的存心有了改變,那沒有話說,你是墮落了。如果你的存心並沒有改變,你就並沒有落下來。你的心意如果還存在,你只要因信而活好了,不要管你的感覺是怎樣。 富樂斯脫先生,與戴德生先生同工多年。有一天戴先生來到他的面前對他說,我現在非常憂愁,我想我現在比初來中國大兩樣了。我剛到中國,看見人沒有得救,我心裏火熱,晝夜用力禱告,求神從英國、從美國派人來作工。這多年,我還是愛人的靈魂,還是用力禱告,還是殷勤作工;但是,有一樣沒有了,就是當初那種興奮的感覺沒有了。我跌倒了,怎麼辦呢?富先生聽了這一番話,就心裏說,這可糟了。戴先生是內地會的領袖,如果跌倒了,那可糟了。他就去禱告,大約有兩週之久;他一直求神指示他,怎樣可以幫助戴先生。有一天,神頂清楚指示了他。他就去問戴先生說,你從英國動身到中國來,你有沒有把你自己奉獻給神呢?答應說,當然把自己奉獻給神了。這幾十年,你有沒有把你所奉獻的拿一點回來呢?答應說,沒有。你愛人靈魂的心有沒有減少呢?沒有。你愛主的心有沒有改變呢?沒有。你有沒有變作屬世界的呢?沒有。你對於救人靈魂的工作有沒有減少呢?沒有。富先生就說,你的東西都在這裏,管牠甚麼感覺。你的感覺有甚麼問題呢?富先生說,從戴德生先生那次以為自己失敗了,學得一功課,就是如果心意還在,就不顧感覺如何。 你覺得不喜歡讀經,讀時沒有味道,這都不要緊。要緊的,是問你的存心是如何,你有沒有要讀的心呢?你覺得禱告三句、五句,一點沒有味道,這也不要緊。要緊的,是問你要不要禱告?如果你不要禱告,你為甚麼跪下去呢?你覺得禱告好不好是一件事,你要不要禱告又是一件事。 你向人作見證,說了幾句,就感覺不大好。你喜歡作見證,或者不喜歡作見證是一件事,但是,你裏面的存心要不要作見證又是一件事。你有沒有改變你要作見證的心呢?你有沒有愛世界呢?你有沒有改變愛神的心呢?如果你的存心沒有改變,就無論如何感覺,都不要緊。請你記牢,所謂高高低低的生活,都是在感覺方面的。你的裏面,高就是高,低就是低,只有一條線。實在的跌倒,是因你的裏面改變了,是因你的存心改變了。你的存心有了改變,你是跌倒了、墮落了。後來,你起來就是起來,不起來就是不起來,並不像平常人所說甚麼高高低低、波浪式的生活。 現在我要講到因信而活,在屬靈的經歷上到底是如何。有頂多的基督徒,對於屬靈的經歷,總有一頂大的難處,就是還有許多所謂高高低低的經歷,不易解決。例如:剛聽得一個新的真理,就頂快樂,那知兩三天以後,或者兩三個月以後,那個真理好像丟掉了,好像那次所得著的,現在一起都完了,甚麼都沒有了,以為這是很可惜的事。所以,有好多弟兄,就問到屬靈經歷的過程到底是如何?換一句話說,就是屬靈的進步是怎樣進步法。我現在就是來講到這個。 起初你聽見一個新的真理,就是怎樣能勝過你的脾氣,和你的急躁。你聽見了羅馬六章六節的真理,知道你的舊人已經和主同釘十字架,叫你的罪身滅絕了,叫你不再作罪的奴僕了,你就真是快樂。跑到家裏去也許要告訴人說,從今以後,我不會再發脾氣了,我已經得著了一個得勝的真理了。你現在好像爬到一座山頂上了。你真是以為這是到了山峰的經歷。你若是一個作丈夫的,也許回到家裏,看見自己的妻子所作的,這也不對,那也不好,頭二次你沒有發脾氣,後來,你到底忍不住了。你就不懂這是怎麼一回事。你以為那次明白了這個真理,就永不會再發脾氣了。但是,現在又發了,難道是這個真理靠不住麼?這時候,你真理的船,好像被你的環境撞了一個洞,把真理一起漏光了。你就求神再一次把祂的話成功在你身上,再一次使你得勝。下次你又碰見叫你急躁的事,你一次一次的忍受,到底不能再忍了,你又跌倒了。你真不懂,怎麼那次以為最快樂的真理,今天都漏光了?這樣的試煉,越過越厲害,你就要以為羅馬六章六節的話,對於你沒有甚麼用處,你就灰心了。這個時候,一點亮光都沒有,完全是黑暗。當你站在山峰時,你好像一件一件都會講。到了今天,你以為那些真理,並不是聖靈的寶劍,不過是蘆葦,舞起來,一點力量都沒有。 這種情形,到底是怎麼回事呢?我告訴你,這好像是從山峰下來,並且進到山洞了。比方,在這裏有三座山,第二座山有個山洞。事情是這樣,當你覺得你是有了(第一座)山頂的經歷時,神就把你從那裏帶下到平原,把你放在一種環境裏,一起都是黑暗,你就進入了第二座山的山洞裏面。等一等,神要領你從山洞出來,你就又有了那次山頂所有的快樂。這是到了第三座山的山峰。每一次屬靈經歷進步的定律,總是從山頂下到山洞,然後再從山洞上到山峰。因為每一次你聽了一個新的真理,在感覺方面,你以為是得著了。例如我們講到馬太五至七章,主在山上的教訓,說基督徒應當如何行。你聽見了,也接受了,你就以為你真的到了山頂,你很超世的了。但是,請你記得,這真理並不是你的,你不過在感覺上覺得你是那樣,在神看,你還沒有得著。神有一頂好的辦法,就是把你從山頂帶到平原來,把你放在你的家庭裏,放在你的學校裏,放在你的醫院裏,放在任何的環境中。神把你放在頂黑暗的光景中,使你受試煉。神把你從你理想的山峰經歷帶下來,進入一個黑暗的山洞裏了。 這個時候,你把那次所得的教訓、真理、感覺,好像一起摔到山洞外了。這個時候,你要對神說,神阿,我不會抓住你的真理,求你用你的真理抓住我。你剛聽得一個真理,你以為是你的,你已經抓住了一大堆的真理。你真的去抓住,你求明白,你要實行。當你這樣的時候,神就把你放在家庭裏、放在學校裏、放在其他的環境裏,讓你的家人來攪擾你,讓你的同事來為難你,讓你的事情來圍困你。這個時候,你就要看見你所抓住的真理好像蘆葦,好像飛光了,又好像武裝被繳了械,一起都沒有了。你要說羅馬六章六節的話沒有甚麼用處。現在,你漸漸把你抓住真理的手放鬆,終至於放下了。現在,留下機會,讓神用真理來抓住你了。你不要以為這樣山洞的經歷,是三天兩天的,三個月五個月的。不!有時往往三年五年呢,有時一年兩年也難說。 你在這種試煉裏,你以為甚麼都沒有了。一天兩天,一個月兩個月,一年兩年,你的真理都忘記了,你的手放下了。這個時候,神又要叫你想起你那次所聽見的真理,就是你當初在山頂好像頂有威風的真理。不過這個時候,好像只有一點微聲對你說,羅馬六章六節豈不是說,我們的舊人已經和主同釘十字架,使罪身滅絕,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麼?這個時候,神把你帶到能信的地步。起先也許你以為這是真的麼?或者我沒有得著,或者我還沒有懂?你不敢再像上次那樣威風了。你安安靜靜過去。你好像甚麼都沒有。但是,那句話又來題醒你,牠來找你。這個時候,神叫你想起,這是神的話。一步過一步來想起。你就要說,雖然我還會失敗,但是,神的話是靠得住的。現在你能信了。你這樣一信的結局,你就出了第二座山的山洞,上到第三座山的山峰了。這次並非像第一次那樣山頂的感覺。這次是若沒有山洞的經歷,就不能有山頂的經歷。黑暗是過去了,試煉還是有,難處還是有,不過你得勝了。你這次所得的真理,真是你的了。第一山峰的真理,不過是你在感覺方面覺得是你的。所以,神就在第一山峰,解除了你自恃的武裝。神是要教訓你脫離感覺的生活,帶你進入因信而活的境地裏。 所以,神使我們得著真理的次序乃是:神先將真理傳給你,無論是藉著祂的僕人,或是藉著書籍,或是直接的在你讀經的時候,給你明白的。神將真理傳給你之後,神就立即作工,使你對於那個真理發生需要。意思就是神立即在環境中,或是別的事情裏作工,使之發生一種情形,叫你在裏面不能過去,除非得著那個特別真理的拯救。在這一種的情形中,你起初以為你所明白的真理能彀救你,但是,你在受試煉的時候,學知那個真理並不是你的。過後,你也逐漸忘記了。但是,主就在黑暗裏、在你忘記的當中作工,把那個真理在不知不覺中組織在你的生命中。等你從那邊山洞出來的時候,你就要看見你在黑暗中所忘記的真理,已經是你的了。 許多信徒,以為大快樂、大興奮,就是能力。但是,我告訴你們,感覺上的興奮,反而是妨礙信心生活的。神必須把你那一次從感覺得著的除光了;留下的只有神,只有神的話語。神使你現在就是這樣平平淡淡的相信,一點感覺沒有,一點興奮沒有,好像冷血似的相信。這樣一來,你又上到山頂了。這一次你也有快樂,不過與第一次的快樂完全不同。因為第一次的快樂,是無根據的;這次的快樂,是有根據的。這次神叫你真得勝,並非像上一次那種理想的得勝,因為你已經有山洞的經歷了。 請你記得一件事,無論那一次,任何的信徒,要得一次屬靈的經歷,都是先在感覺上得著,經過了山洞的試煉,然後纔真有所得著。當你得一新的真理,你頂快樂時,你立刻要注意,底下就有一山洞等著你進去。你如果不知道這個,反以為神的話是靠不住的,你就危險了。恐怕有許多基督徒,就是因為不知道這個原則,就悶在山洞裏,沒有出來。神的目的是要除去你外面的感覺,外面的枴杖,讓祂的話抓住你,使你因信而有能力。弟兄們,每一次得著一個屬靈的真理,都得有山洞的經歷。第一次山峰的感覺是靠不住的,經過了山洞的經歷纔是你的。任何的真理,都是如此的。 第一次你乃是聽見真理而後纔接受。教師的用處就是在此,他把真理分給我們。但是,我們不要以為聽見了,懂了,就是我們的了。神總是把你從山頂帶到平原,讓你進入山洞,然後你纔能上到第三座的山峰,那個真理現在是你的了。危險的,特別是傳道人。剛到第一山峰,就以為有所得著,就像吹號似的吹出去。聽見的人,也以為就是這樣得著了真理。當他被神帶到平原,進入山洞時,就以為所聽見、所傳開的真理是錯了。這是傳道人自己的錯誤。所以,當你纔在第一山峰時,你還不必急於告訴人,因你必定落到山洞裏。在山洞裏時間的長短,也不一定。必須等你經過山洞的時期,真理纔是你的。你有了山洞的經歷以後,纔知道那個真理是怎麼一回事。神這樣帶領你,是要你知道義人是因信而活,並不是靠著感覺。你在山洞的時候,纔知道,若不是神的話救你,你就無法過去。惟有神的話算得數,甚麼感覺都算不得數。有了山洞的經歷以後,真理纔是你的。許多信徒,被神帶領到山洞裏,就以為他所得的真理現在完全失去了。豈知神是藉著山洞的試煉,使我們在感覺方面所得的真理,成為我們實在的經歷。換句話說,我們在山洞的時候,正是我們在實際上得著真理的時候。 我現在講一個故事,讓我們明白這件事。我有一個朋友,他是在主裏頂會寫詩的。有一天,他到一個窯戶那裏,看他們燒磁器的手續。他看見有人用泥土作好了好多花瓶的坯子,也弄得很光滑,後來在上面畫上花、寫上字,最後放在窯裏去燒。他想,這些花瓶經過火是多麼痛苦。不燒可不可以呢?沒有經過火的花瓶,同曾經過火的花瓶,外觀都是一樣,裏面卻有一大分別。曾經過火的,可以盛水,可以插上花。沒有經過火的,一倒上水就倒了。所以,不燒是不可以的。他看見放到窯裏去的有一簍的樣子,但是,經過火而沒有損壞的不過三分之一。他受了感動,回來就用彼得所說火的試煉為題,寫了一首詩。詩的寓意,是以自己當一花瓶,大意是說,在我的身上,已經畫上花、寫上字,也有了色素,美麗已經美麗了。但是,還禁不起手指的一碰、冷水的一澆。如果我不經過火,這些都是不堅實的、不牢固的。哦,我只好進到窯裏去。在窯裏,有哭的、有怨的。但我為要獲得長存的美麗,就只得忍受。時候彀了,我出來了。除了我外觀的秀美,我的裏面也堅實。所有的字畫,都牢固的和我合而為一了,乃是我的了,是不能擦去、不能洗去的了。現在,擺在君王面前也好,擺在任何人面前也好。 我們得真理的經歷,也正和那花瓶一樣。剛畫上花、寫上字,我們就以為甚麼都好了。但是,碰一碰就不行,洗一洗就完了。那些的真理並不是我們的。我們不過在心思裏明白,在感覺上興奮。我們的快樂太早了。所以,我們要記得,每一次受的試煉,正是為要使你得著剛纔所得的新的真理。比方:你剛得著怎樣忍耐的真理,你的試煉,就是使你急躁。你所受的試煉,與你在感覺上所得著的真理,總是相對的。神要把你放到窯裏去燒。許多人進了窯,再不出來了。經過了火而出來,就牢靠了。你現在又到了山的高峰了。從前在感覺上得著的真理是不能用的,現在有用了;從前不能舞的劍,現在能舞了;從前不過外觀好看,現在是裏面牢靠了;從前不過在心思、情感裏,現在實在是你的了。 我們剛聽得一新的真理,就歡歡喜喜的回去,但是,跟著來的就是試煉—必須經過火。忠心與不忠心就在此分別。一個花瓶,不是畫好了顏色,外觀不錯就可以;乃是要經過火而存在的纔有用處。我們在感覺上所得著的,在神的面前並無用處;必須經過火,將一切外面的都失去了,纔在實際上有所得著。當我們剛得一新的真理,覺得頂快樂的時候,千萬不要以為就得著了。在山洞裏一切都是黑暗,一點亮光都沒有的時候,千萬不要以為是失去了你當初所得的真理。要知道,這正是在實際上得著的時候。神的目的,就是要除去你情感的生活,要你因信而活。因為只有一個原則,義人是因信而活,不是憑著感覺而活。每一次有一屬靈的經歷,原則總是這樣:先有一山頂感覺的快樂,隨即有一山洞的經歷,然後有一山頂實在的快樂。現在纔是真得著了。 為甚麼每一屬靈經歷的初步,神總給我們一山頂感覺的快樂呢?這也有神的用意的。如果你頭一步不覺得那個真理的滋味,你就不肯接受了。蓋恩夫人說,每一新的真理,神都是先把那真理的快樂滋味給我們嘗一口。我們嘗了一口,當然捨不得。當我們在山洞裏,還是捨不得。等到我們受了試煉,出了山洞,就要完全享受那個真理的快樂。先是豫嘗一口,經了試煉以後,乃是完全的、無限的享受了。 這樣看來,就可知基督徒經過的道路是如何走法了。沒有一個真理,你要得著時而不經過山洞的試煉的。信心是原則,感覺是靠不住的。神是把你感覺的械繳去,使你有機會信神。你的感覺如果不除去,你就還不能信神。 有的弟兄問,為甚麼第一山峰所以為得著的真理,就是在感覺方面所得著的真理,算不得數,必須要經過山洞的經歷纔算得數?這和感覺有甚麼關係呢?事情是這樣:當我們對於某種真理,纔有一山峰的感覺快樂時,就以為甚麼都得著了,甚麼都是我們的了。但是在實際上,我們還是無所得著。神所以把我們拖到山洞裏,就是要真理實在成為我們的。當我們進到山洞時,在裏頭完全是黑暗的,一點的扶持都沒有,好像神的話語一起都落了空,到底也不知是怎麼一回事。神的話、神的應許、神的事實,好像都不過如此,一點效力都沒有。在感覺方面,完全是落空的,好像一起都丟掉了。但是,過一些時候,那件真理好像來找你了。雖然在環境方面,一點感覺都沒有,但是,現在好像那些真理都顯為實在,好像能信了。神就是要救我們脫離在感覺方面以為得著的、以為領悟的;好叫我們在實際上有所得著、有所領悟。慕安得烈先生說,神的話語是聖靈替我們解釋的。但是,我要加上一句話,就是惟獨聖靈替我們解釋。例如每晚我們查經,雖然一節一節的查過了、解釋了,但是,這還算不得數。你必須在山洞裏,把甚麼都忘了、落空了,纔是信心的起頭。必須聖靈第二次替你解釋。你自己以為明白了的,都不過是在感覺方面的。你必須經過山洞,在山洞裏所得著的經歷,纔是實在的經歷。這是信心的道理。 (原刊於『倪柝聲文集』第一輯第十一冊) |
puresimple8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